近日,哈尔滨松北区多个小区业主向媒体爆料。
利民学苑小区3楼业主为了装修健身房。
居然开挖机和铲车拆穿了整栋楼的承重墙,导致全楼住户被紧急强制疏散。
消息一出,立刻在网络引爆,成为焦点新闻。

“违拆达人”究竟上演什么抓马剧情?
哈尔滨松北区城管局和综合执法部门接到群众举报,称利民学苑小区一户业主正在擅自拆除房屋承重墙。
接到报案后,城管执法的同志立即赶往现场,对这位难以遏制的“违拆达人”发出最高等级停工命令,并当场立案调查。
据网友爆料,该小区一名业主为了在3楼开设健身房,私自聘请挖掘机和工程车,拆穿连接3楼和4楼的承重墙。

而承重墙是整栋建筑的“命脉”,一旦损坏,楼体结构安全系数将大幅下降,极有可能发生倾斜或坍塌。
得知此事后,小区物业和相关部门赶往现场,发现3楼和4楼之间的墙体已经出现严重灾变,为居民生命安全着想,当即决定紧急疏散全楼住户。
目前,全楼居民已经转移至临时避难所,而该名业主也已被警方控制。
同时,为确保住户生命财产安全,城管部门会同相关专业机构,对已拆除的承重墙进行紧急支护,并组织结构专家进行安全鉴定。

据专家判断,若不采取补救措施,该建筑结构安全系数将下降70%以上,极有可能发生楼体倾斜或坍塌。
目前,该小区住户仍无法返回家中,全员转移至临时安置点,城管部门表示,将按照相关法规对该业主采取从重处罚,并追究其承担的责任。
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研拟承重墙修复方案,加速施工进度,确保小区住户尽快返回家园。
事件再次敲响警钟,向广大业主和政府部门发出提高警惕的提示。业主在进行房屋装修和改造时,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,不能为了一时方便而随意破坏承重墙等关键结构。
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对私人建房行为的监管,制定更为严密的监控措施,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。

利民学苑小区“违拆门”让全城见识到了人性中的“功利”与“胆大”,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。
“违拆门”不会有完美方案,业主只能吃哑巴亏
对于这栋楼的业主来说,无论是拆除还是维修承重墙,都不是什么好选项,如果选择拆除承重墙,这无疑会严重影响楼体结构安全,存在倾斜或坍塌的风险,直接威胁业主生命财产安全。
而如果选择维修,这也意味着业主需要承担较高的维修成本,同时也需要临时迁出家园,生活会受到较大影响,两种方案在业主看来都是“输打赢要”,实在是个两难选择。
展开来说,方案一是鉴于整体结构已不安全,只能选择拆除重建,这无疑是对业主最为不利的方案,因为在这个方案下,业主的损失完全取决于相关责任人能够承担多少赔偿,存在太多未知数。

如果相关责任人能拿出足够资金进行重建,业主理论上不会有损失,但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,因为根据最新评估,事件已造成近17亿元损失。
重建成本必定远超这个数额,相关责任人显然没有这样雄厚的财力,能出得起这笔钱已经是天方夜谭。
更大的可能是,相关责任人只能承担部分赔偿,业主需要自行承担损失中相当一部分,届时业主获得的赔偿金可能只是房产价值的一半、三分之一,甚至更少,这无疑会给业主造成毁灭性打击,让他们损失惨重。
修复工程完成只是第一步,重建信誉与补偿损失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,政府必须认清这个重点,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措施,全面维护好业主的整体利益,这也是其应尽的责任与义务。

方案二是鉴于整体结构安全未受影响,修补加固虽然可以让房屋恢复,但对业主来说,这也不过是“损失最小”的选择。
修补再怎么做,也无法掩盖事实,这栋楼的承重墙曾被拆除,楼体结构一度面临严重威胁,这无疑会严重打击房屋价值,就算房屋得以恢复,其价格与性能也远不及正常房屋。
直白地说,就算政府部门做出最大努力,采取高技术手段进行修复,也无法改变买家的心理预期,没人会以正常房价购入一栋“经历过违拆”的楼,修补再完美,安全性能再高,在买家心目中也终究是“次品”。
这些业主面临的,不仅是眼前的修复费用与暂时迁移,更是房产重创后的价值流失,政府应该清醒认识到这一点,不应当简单地认为修复工程完成就将问题解决。
重建选项失去意义,而业主赔偿已成为关键,政府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一点,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,尽一切力量减轻业主经济损失,这是其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所在。

否则,重创后的楼盘难以重建,业主权益也无法得到有效维护,这必将成为政府的重大失职与过错。
业主开挖机拆穿承重墙已然构成刑事犯罪案件!
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破坏承重墙这样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,这栋楼的承重墙价值远超5万元,这名业主的行为完全符合故意毁坏重要公共设施的罪名。
更严重的是,他的行为严重危害到全楼居民的生命安全,这极有可能还涉嫌其他刑事罪名。
如果在破坏墙体前,装修人已经明确告知该业主,这是承重墙严禁破坏,但该业主仍坚持破坏,甚至以威胁手段强迫装修人破坏,那么他还可能构成强制危险作业罪。
相应地,装修人作为执行人,也难辞其咎,应共同承担刑事责任。

政府部门必须严厉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,给予足够严厉的惩罚。
如果对此次事件袖手旁观纵容犯罪,必将严重损害社会治安,让广大群众失去安全感,这起“拆违门”事件,让人见识到了人性中的胆大妄为,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。
业主在进行房屋改造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,政府部门也应加强监管,制定严密的监控措施,一旦发生违法行为,必须严厉追究刑事责任,以儆效尤,维护社会公序良俗,只有相关部门严惩不贷,才能制止此类桀骜不驯之徒。
广大公众也应积极监督,发现违法行为要第一时间举报,社会各界齐心协力,共同追究犯罪责任,这才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唯一出路。

舆论导向要求监管部门必须锤子落下
这起“违拆门”事件,不仅仅是一起刑事犯罪案件,更是对现行机制的一次“倾覆性”检验。
政府部门必须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,给予足够严厉的法律制裁,只有真正执着“重典”,才能达到震慑作用。
虽然这个业主可能悔过自新,但是政府处理此事必须严明公平,不能因个人原因放过。
还需检讨相关监管机制,加强对私人建房和工程质量的监管,要查找机制漏洞,完善监管流程,加大监管力度,对重要基础设施,要实施全过程监督,不能再出现此类失误。
政府部门还要主动通报事件进展,接受广泛社会监督,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,让舆论监督其追责与整改进程。

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,彰显政府的责任心,还需要落实的包括要加快修复工作进度,确保受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要制定详细修复方案与赔偿方案,最大限度维护好群众权益,这是政府应尽的基本责任。
舆论媒体要持续关注此事件,推动相关部门严格履行责任,通过深度报道与评论,引导社会各界对此事件保持高度重视,推动政府追责与改进,还要要进一步挖掘问题根源,推动机制改革。
此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值得探讨,要推动相关部门进行根本性改革,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,最重要的是,媒体要营造重视生命财产安全的舆论氛围。

要在社会上弘扬生命至上的理念,呼吁人们对此类事件保持足够警惕,并积极配合政府做好监管。
至于业主与企业必须加强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,提高风险防范意识,要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在进行建设活动时确保安全。
还应该要严格按照标准施工,提高工程质量与职业道德,作为建房和监管企业,质量是生命,必须对工程负全责,确保安全。
最重要的是要积极配合政府做好监管,在发现问题时第一时间报案,只有各方通力合作,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。

“拆违门”事件的教训深刻,但愿相关部门能真正引以为戒,将教训转化为行动,让这起事件成为人们防范此类悲剧的警醒剂,也让人们重新审视生命的珍贵。
生命只有一次,安全至关重要,每个人都应该期望有一个平安幸福的生活环境,维护万家安康,这是政府与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。
让我们携手并进,共同守护生命的尊严,让每个生命在这片土地上都能茁壮成长!